物業人幸福社區連接者的四大使命
瀏覽量:2504 上傳更新:2018-01-30
東方文化物業管理”理論的創立者王荷先生曾在文章中提及,中國特色物業管理的“天人合一”觀,所謂“天人合一”,他解釋為:物業、物業使用人及其所處的外部各種環境因素是自然,物業管理相關法規條例及行業的內部運轉規律是天命,而物業管理公司的企業屬性為天性。物業管理要與物業(建筑物)、建筑物的自然環境、社會環境以及轄區內的業主群體相融合。
細一想,上述內容與幸福社區的四個維度竟相差無異,即人與自然的和諧、人與物的共生、人與人的信任、人與內心的統一。雖然關于“幸福社區”尚無準確定義,但像社區這樣穩定的自然、人、物綜合體,不斷在發生聯系和變化,一定需要某種連接來達成和諧統一。那筆者以為:物業公司(物業人)便是這幸福社區的連接者,他有管理者的本質屬性,也有服務者的邊緣屬性,更有連接者的延展屬性。
連接者的第一個使命:讓物活起來
物業管理面對的“物業”是死的,但從事物業管理的人(物業人)是有思想的。物業人作為連接者的第一個使命,就是讓物活起來。車輛識別系統近年來在社區已經普遍不鮮,比起過去人為登記、人為放行,車輛識別系統在物業管理的應用增強了社區安全性,同時便捷業主生活,提高了物業人工作效率。但“物業”是龐大的共有資產,現有技術仍然任重而道遠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房地產市場監管司副巡視員陳偉先生在《物業管理創新的七個維度》一文中講到,“關于“設施管理”(Facilities Management)一詞,長期以來眾說紛紜,莫衷一是。可以肯定的是,從人工到智能的技術創新,不僅是“設施管理”的標志,更是標配!”只有不斷開展技術創新,在物業管理實踐中,廣泛深入地運用電子計算機、自動控制、網絡通信、環保節能等現代智能技術,才能保證物業設施的正常使用、安全運行,節能減排和生命周期的延長,才能為使用人(客戶)營造高效舒適的物業空間環境。
深圳一家專注于物業設施設備管理的公司在今年推出了“云設施”的產品,能夠遠程自動巡檢及抄表,實時掌握設施運行狀態和數據;設備參數異常提前預警,降低設備故障風險;故障報警,故障點快速定位,及時排除設備隱患,避免損失。不管是“云設施”,還是其他有可能出現甚至已經面世的“云監控”、“云停車”、“云門禁”等,都是讓“物更輕”,“人更省”,只有讓物活起來,幸福社區才有動力。
連接者的第二個使命:復興鄰里文化
在中國的傳統語境里,建筑是文化和藝術,充滿著溫情與意蘊。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,越來越多的居民告別了平房、筒子樓,住進了鋼筋混凝土的“格子間”。再加上生活節奏明顯提速,移動互聯網打碎了他們的閑余時間,用北野先生的話說,他們“不關心社區事務”、他們“冷漠”、他們“不團結”。
2017年9月28日中山萬科社區第三屆“樸里節”在南區萬科城市風景花園拉開序幕,每年樸里節都會有一個“主題”貫穿整個樸里節系列活動中,而今年樸里節以“鄰居,你好!”為主題,旨在拉近鄰居之間的距離,增進社區之間的互動交流。“樸里”本身是一種杏仁餅,與“信任”諧音, “樸里節”是一個文化符號,是物業企業展示自我價值,增進鄰里關系的渠道。所以找到淵源,我們發現大部分物業都有自己的“樸里節”。11月底,我們公司一行人受重慶沃東社區服務有限公司邀請,赴重慶考察。這一趟,我們跟隨業主集體出行,到重慶江津縣長壽之鄉-柏林鎮參加當地的農產品博覽會。在現場,業主們集中參觀并采購新鮮的農產品,中午圍坐在餐桌前吃大鍋菜。青山艷陽之下,其樂融融。鄰里文化在這里似乎變得非常簡單,就是讓業主“聚起來”、“聊起來”、“玩起來”。而促成這件事情的,或者說連接業主群體、連接業主與農村生態旅游、連接業主與農產品的,就是物業公司(物業人)。
連接者的第三個使命:配合打通移動互聯的最后一公里
“再不用微信支付業主就瘋了”,某物業公司客服前臺如是說。連街邊賣煎餅果子的大媽都上了微信支付寶掃碼支付,物業公司卻在移動互聯支付的大門口徘徊不前。APP也許是當下最盛行的媒介,但物業公司卻在“亂花叢中”的物業管理軟件里“迷了眼”。投入成本不說,關鍵是業主,或者說用戶不買單。沒有流量,始終無法打開支付入口。一時間,“互聯網”一詞讓物業老板們又興奮又緊張又矛盾。
2017年行業出現了一個新名詞:“微信社區”,即把物業管理軟件的功能搬家,直接在微信公眾平臺為物業公司開放接口,進行物業繳費、在線報修、小區公告等一系列基礎功能。邯鄲的華恒物業應該是第一個吃到這個螃蟹的物業公司,他們在今年3月份開始啟動“微信社區”,5月份趕上收費季,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業主選擇了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微信支付,比起去年同期,該物業公司的收繳率和收繳速率大大提升。該小區的業主們也表示,物業公司能夠與時俱進,迎合業主日益增長和不斷變化的生活需求,真正給業主帶來便利。
作為第三方,微信社區的負責人表示,“微信社區”打通了三個“最后一公里”:第一個是打通了物業公司互聯網化的成本門檻;第二個是打通了用戶與軟件之間的信任鴻溝;第三個則是打通了物業管理與多種經營之間的平臺空白。如果微信讓物業公司感覺更輕松,那未來小程序將會比微信更“輕”。
近日,美團外賣推出了名為“小區守衛”的程序,物業人員通過此款小程序,對美團外賣騎手進行身份核實、軌跡追蹤和出入管理。而對于消費者來說,外賣真正可以讓餐品送到家,還可以節約等待時間;對于保安來說,可以實時監控外賣人員的動態,加強安全管理,減少安全隱患。業內稱美團外賣打通了移動互聯的最后一公里。而筆者以為,移動互聯的最后一公里是由美團等企業以技術做鉆,實現項目推進。但真正起到疏通和連接作用的是物業公司,物業公司必須樹立連接者的觀念,移動互聯的最后一公里才有打通的可能。
連接者的第四個使命:引導和建設和諧社會
有位同仁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設想,就是讓每一個學校畢業生,在進入工作以前,應當先到所在社區的物業管理公司實習。一切和諧社區的創建,最終所完成的也就是物業管理的實踐當中“對員工的教育”——“對業主的教育”——“對市民的教育”這一鏈條。
所以,物業人這個群體當中,保潔員讓渡了干凈的權利為社區帶來美好的環境,保安員讓渡了安全的權利在風雨中堅守,工程師傅們讓渡了休息的權利在微弱的手電筒燈光下作業,客服們讓渡了被理解的權利承受責罵卻溫婉耐心地解釋問題,物業人所在做的,本身就是和諧社會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。而我們的“為人民服務”的公務員們,“保持先進性”的共產黨員們,難道不應該把“社區服務的經歷”作為一種基本的素質起點?
2016年4月,順義區水木蘭亭花園小區北門,一駕駛賓利的女司機因違規停車被勸離而與保安發生爭執。之后,女車主竟叫了七八個人來,將保安打得滿臉是血,倒地不起。長城物業官方發表聲明,對此類暴力事件零容忍,堅決保障員工權益。此事件讓人不禁聯想到順豐小哥被打,順豐老板王豐也是以強硬的姿態出面維護員工。只要員工愛崗敬業,堅守的是正義和和平,就應該堅決擁護,讓正義的力量傳播得更廣。而我們每天在新聞中看到的令人發指的事件,或是讓人感動的瞬間,在社區,在物業人每天面對的工作細節中,幾乎每天都在發生,只不過有正面影響的也有反面教材的。
總而言之,建設幸福社區的基礎,應當充分發揮物業管理的教育作用,物業人的一言一行,在影響著同事,在影響著業主,也在影響著自己。
“哪里有生活,哪里就有幸福,越往前走,它就越多,越多”,物業人是幸福社區的連接者,他們愛崗敬業,他們公平正義,他們積極進取,他們與時俱進。這是我的愿望,也是大家的愿望。